中国能源报-人民网
“光伏国六条”引起了业界广泛持续的关注,人们也更焦急地等待着“光伏国六细则”的颁行。值此时机,中国能源报社与中国建筑钢铁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三期能源微论坛,旨在唤起业界对细则的关注。
首先,“光伏国六条”是在特殊的背景条件下诞生的。在国际上,美欧相继针对中国太阳能晶硅产品双反,给主要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制造业带来沉重打击,当此欧洲双反面临最终裁决的时机,国家出台“光伏国六条”,体现了国家对光伏产业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从国内的整个经济态势来看,政府奉行的宗旨是“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又为“光伏国六细则”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次,“光伏国六细则”关系到光伏产业的命运。应该说,“光伏国六条”是在光伏产业处于关键转折点的时机上提出来的,也必将对光伏产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外,因其重要性,进行怎样深入细致的探讨都不过分。有鉴于此,本期刊发有关文章,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以期能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红炜:光伏产业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但是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则来发展这个产业。
班广生:中国当前光伏产业向分布式电站发展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现在非主动市场的情况下,国家政策的制定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政策的制定、执行公开和透明化。
段海峰:国六条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希望,但是国六条细则可能会决定一些企业的生死,而且决定我国光伏产业能否健康发展。
陈柳钦:国六条涉及了四个逻辑,分别是产业逻辑、制度逻辑、技术逻辑、资本逻辑。如果这四个逻辑理顺的话,我相信光伏产业的未来是很明朗的。
在“双反”面前,光伏“国六条”的颁布无疑给低迷的光伏产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随后业界也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做了激烈的讨论,并对“国六条”细则的制定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在此次“能源微论坛”上,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红炜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正面临着一个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光伏产业现在遇到了‘双反’,国家势必会扶持这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这就给光伏产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从大的经济环境上看,我们的经济发展的策略也在不断的改变,从注重数量、注重规模、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注重效益的非常科学的方向,这次国务院会议就是个标志。如果我们走这种讲究经济效益、稳健发展、防止污染的路子,就会对很多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对防治污染有着积极意义,未来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变得更明显。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龙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选之发言时深有感慨:“国六条的通过给我们历经两年之久‘寒冬’的光伏行业确确实实送来了温暖。这个政策颁布之后,我们公司当天早晨就组织会议学习国六条。我们确实看到这个国六条为一直艰难坚持在光伏行业的光伏人带来了希望。”
分开看“国六条”的每条政策,可以发现各条之间都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红炜指出,产业的发展水平基于产业的发展环境,健康的发展环境基于要素的完善。规划、上网、电价、融资、技术(含“标准”),“国六条”中前五条是光伏产业发展环境不可或缺的要素,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则事关中国光伏产业阶段性、亟待突破的重大问题。“国六条”的制定体现出了政府深入的思考,六条政策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缺一不可。
在谈到具体政策的亮点时,专家们对“国六条”提出的“发展分布式电站”的方向、“度电补贴”等内容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中国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专家班广生说道:“我觉得分布式的方向是没问题的。我们要按照中国的光能、地域、建筑等特点来发展光伏产业,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关于度电补贴我觉得可以很好的弥补‘金太阳’工程补贴的弊端,发多少电给多少钱的补贴,钱就能花到实处了。”
虽然“国六条”的颁布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希望,但这种希望和现实还是有距离的。在微论坛上,光伏专家们就“国六条”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国六条”中第二条规定“电网企业要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设投产,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段海峰提出,电网的无条件支持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电网企业的行为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条政策存在两个模糊点,一是“光伏发电项目”是指“分布式电站”还是“大型光伏电站”;二是“全额收购所发电量”如何实现。为此,班广生说道:“电网公司是企业,不可能无条件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而‘国六条’中‘光伏发电项目’主要指的是西部地面电站,因为目前分布式电站还不影响现在大规模改造的电网设施。至于‘全额收购所发电量’除非有立法,要么很难实现。”
随即,红炜补充了他的观点:“为避免电网成为光伏发展的阻碍,除了用政策细则制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还要尊重经济的客观规律;在法律基础上尊重各自经济独立体的不同利益,产业必须按照产业环境按照经济规律来设置。”
曾长期在电力一线工作的能源专家刘建新对电网问题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他在论坛上指出:“发电上网有很多种制约因素,这种制约因素不完全是人为的,也不完全是管理因素,还有技术因素在里头。吸纳不稳定,电网就无法运行,实际上就是鼓励自发自用了。如果上网难这个问题都改变不了,更不用说实现全额收购。”
关于“金太阳”工程,班广生认为应该停止“金太阳”项目的补贴,他表示,实践证明“金太阳”项目有问题。有的企业为了拿补贴而对既有建筑改造,甚至违反国家政策,由于缺乏监管措施,违犯政策的行为并未受到惩罚,所以他认为补贴是件“一头热”的事情。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主任梁岳峰则认为:补贴肯定需要,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型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国家来扶持,补贴政策则是推动这个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要调整当前补贴的方法和形式,目前的这种补贴方式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对此,吴选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初期金太阳的工程补贴,不可能出现今天的发展局面,因此要支持阶段性的“金太阳”。他表示,“金太阳”问题出现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企业自身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监管不力,在审批过程中程序繁琐,有很多没能力做好的企业拿到补助,还有些具备能力做大的企业没能拿到补助。此外“金太阳”没有做好细节上的规划,让很多企业钻了空子。吴选之说:“我们今天在讨论国六条的时候就要重视细节,在随后将要出台的细则上,也要吸取“金太阳”的经验和教训。”
“国六条”第五条是“支持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光伏产业标准和规范建设”。段海峰指出:“中国发展技术的常规路径就是搞大批的示范项目,但是这往往造成资源浪费,且不利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如果把钱拿过来投资于专项的科研企业,让他们去分别进行科研攻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而吴选之则讲述了他做企业这些年遇到的技术限制:“下来,规定只有发电量或者产量超过某一个数字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入。但是有些企业虽然量做不到,但是他们有技术。比如薄膜企业他可能产量不是很大,但是他有核心技术。如果单单以数量作为标准,就会刷掉很多技术企业。”
梁岳峰认为,国六条只是个原则,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施细则。他希望,在细则制定时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应将那些分散在各个部委以及协会机构的专家等集中起来,应兼顾光伏应用上、中、下游的意见,设计出符合逻辑的标准及政策。尽可能地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国六条”细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段海峰说的:“‘国六条’出台以后国内光伏产业焕发蓬勃生命力,但是细则一出,怕是有很多光伏企业会面临死亡。”那么怎么制定细则才更合理,在“能源微论坛”上专家以及企业代表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国六条”中最令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补贴问题,补贴的模式、标准等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应该如何补贴?班广生认为,度电补贴是可取的形式,将补贴直接与发电量挂钩,发多少电给多少补贴,能很好地防止‘骗补’现象的发生。
谈到补贴额度的问题时,刘建新则指出现在已经市场化了,所以这个补贴价格也要看市场。而段海峰认为,在具体设置补贴额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区别,不能实行“一刀切”电价,还要注意以补贴分布式发电为主。
目前,光伏企业遇到的问题除了价格成本倒挂外,最大的困难在于银行的抽贷,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无法实现正常发展。一直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红炜说道:“如果能形成一种产业环境,并且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都具备,商业模式也很成熟,只要能赚钱,就不用考虑谁来投资的问题了。”那么在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为光伏产业营造良好产业环境,不仅给予价格补贴还要给予政策优惠,比如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
班广生补充道:“我们也要认识到光伏产业整个从上游到下游商业模式有几种。商业模式是很重要的。商业模式不下十种,商业模式明确了,政策决定的目标就有了。”因此,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是能否解决当前光伏产业融资难的关键。
段海峰指出,太阳能的发展在技术领域面临着两个革新,第一是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是转化率的提升。而转换率的提升则依赖技术的创新,这是细则需要推动的。促进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动用国家资金,支持创新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要建立示范项目,来推动技术的推广。两者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推动。
此外,班广生还特别强调中国的技术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要轻易跳跃式发展,要稳扎稳打。他说道:“技术瓶颈没解决之前,不要跳跃式发展,因为现在也并没有大批的新技术产生。我们要按照中国的光能特点、地域特点、建筑特点来做点实在的事情。”
光伏产业今后如何发展,还看“国六条”细则如何制定和实施,但能够确定的是,每个怀着美好愿景的背后,都要有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处事方式。正如吴选之所说:“中国要想把光伏行业搞好,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种对国家谨慎负责的态度去做事。同时,也希望国家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多听听各类企业的意见。”
当此光伏产业面临重要方向性选择的时机,《中国能源报》社秉承“忠诚国家利益,崇尚专业和谐”的宗旨,认真履行社会赋予媒体的职责。诚挚邀请光伏协会、光伏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人士,共同为光伏事业献计献策,旨在唤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另外,《中国能源报》社还将以专家学者、业内精英座谈的微论坛形式,就此类命题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并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专家们的言论,不求万众一声,只望百家争鸣。
“光伏国六条”引起了业界广泛持续的关注,人们也更焦急地等待着“光伏国六细则”的颁行。值此时机,中国能源报社与中国建筑钢铁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三期能源微论坛,旨在唤起业界对细则的关注。
首先,“光伏国六条”是在特殊的背景条件下诞生的。在国际上,美欧相继针对中国太阳能晶硅产品双反,给主要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制造业带来沉重打击,当此欧洲双反面临最终裁决的时机,国家出台“光伏国六条”,体现了国家对光伏产业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从国内的整个经济态势来看,政府奉行的宗旨是“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又为“光伏国六细则”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次,“光伏国六细则”关系到光伏产业的命运。应该说,“光伏国六条”是在光伏产业处于关键转折点的时机上提出来的,也必将对光伏产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外,因其重要性,进行怎样深入细致的探讨都不过分。有鉴于此,本期刊发有关文章,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以期能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红炜:光伏产业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但是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则来发展这个产业。
班广生:中国当前光伏产业向分布式电站发展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现在非主动市场的情况下,国家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政策的制定、执行公开和透明化。
段海峰:国六条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但是国六条细则可能会决定一些企业的生死,而且决定我国光伏产业能否健康发展。
陈柳钦:国六条涉及了四个逻辑,分别是产业逻辑、制度逻辑、技术逻辑、资本逻辑。如果这四个逻辑理顺的话,我相信光伏产业的未来是很明朗的。
在“双反”面前,光伏“国六条”的颁布无疑给低迷的光伏产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随后业界也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对“国六条”细则的制定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在此次“能源微论坛”上,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红炜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正面临着一个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光伏产业现在遇到了‘双反’,国家势必会扶持这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这就给光伏产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从大的经济环境上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不断的改变,从注重数量、注重规模、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注重效益的非常科学的方向,这次国务院会议就是个标志。如果我们走这种讲究经济效益、稳健发展、防止污染的路子,就会对很多产业产生影响,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对防治污染有着积极意义,未来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龙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选之发言时深有感慨:“国六条的通过给我们历经两年之久‘寒冬’的光伏行业确确实实送来了温暖。这个政策颁布之后,我们公司当天早晨就组织会议学习国六条。我们确实看到这一个国六条为一直艰难坚持在光伏行业的光伏人带来了希望。”
分开看“国六条”的每条政策,不难发现各条之间都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红炜指出,产业的发展水平基于产业的发展环境,健康的发展环境基于要素的完善。规划、上网、电价、融资、技术(含“标准”),“国六条”中前五条是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不可或缺的要素,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则事关中国光伏产业阶段性、亟待突破的重大问题。“国六条”的制定体现出了政府深入的思考,六条政策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缺一不可。
在谈到具体政策的亮点时,专家们对“国六条”提出的“发展分布式电站”的方向、“度电补贴”等内容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中国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专家班广生说道:“我觉得分布式的方向是没问题的。我们要按照中国的光能、地域、建筑等特点来发展光伏产业,这样才可以做到实事求是。关于度电补贴我觉得可以很好的弥补‘金太阳’工程补贴的弊端,发多少电给多少钱的补贴,钱就能花到实处了。”
虽然“国六条”的颁布给很多公司能够带来了希望,但这种希望和现实还是有距离的。在微论坛上,光伏专家们就“国六条”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国六条”中第二条规定“电网企业要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设投产,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段海峰提出,电网的无条件支持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电网企业的行为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条政策存在两个模糊点,一是“光伏发电项目”是指“分布式电站”还是“大型光伏电站”;二是“全额收购所发电量”怎么来实现。为此,班广生说道:“电网公司是企业,不可能无条件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而‘国六条’中‘光伏发电项目’主要指的是西部地面电站,因为目前分布式电站还不影响现在大规模改造的电网设施。至于‘全额收购所发电量’除非有立法,要么很难实现。”
随即,红炜补充了他的观点:“为避免电网成为光伏发展的阻碍,除了用政策细则制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还要尊重经济的客观规律;在法律基础上尊重各自经济独立体的不同利益,产业一定要按照产业环境按照经济规律来设置。”
曾长期在电力一线工作的能源专家刘建新对电网问题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他在论坛上指出:“发电上网有很多种制约因素,这种制约因素不完全是人为的,也不完全是管理因素,还有技术因素在里头。吸纳不稳定,电网就无法运行,实际上就是鼓励自发自用了。如果上网难这样的一个问题都改变不了,更加不用说实现全额收购。”
关于“金太阳”工程,班广生觉得应停止“金太阳”项目的补贴,他表示,实践证明“金太阳”项目有问题。有的企业为了拿补贴而对既有建筑改造,甚至违反国家政策,由于缺乏监管措施,违犯政策的行为并未受到惩罚,所以他认为补贴是件“一头热”的事情。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主任梁岳峰则认为:补贴肯定需要,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型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国家来扶持,补贴政策则是推动这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要调整当前补贴的方法和形式,目前的这种补贴方式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对此,吴选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初期金太阳的工程补贴,不也许会出现今天的发展局面,因此要支持阶段性的“金太阳”。他表示,“金太阳”问题出现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种原因是有些企业自身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监管不力,在审批过程中程序繁琐,有很多没能力做好的企业拿到补助,还有些具备能力做大的企业没能拿到补助。此外“金太阳”没做好细节上的规划,让很多企业钻了空子。吴选之说:“我们今天在讨论国六条的时候就要重视细节,在随后将要出台的细则上,也要吸取“金太阳”的经验和教训。”
“国六条”第五条是“支持关键材料及设备的研发技术和产业化,加强光伏产业标准和规范建设”。段海峰指出:“中国发展技术的常规路径就是搞大批的示范项目,但是这往往造成资源浪费,且不利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如果把钱拿过来投资于专项的科研企业,让他们去分别进行科研攻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而吴选之则讲述了他做企业这些年遇到的技术限制:“下来,规定只有发电量或者产量超过某一个数字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入。但是有些企业虽然量做不到,但是他们有技术。比如薄膜企业他可能产量不是很大,但是他有核心技术。如果单单以数量作为标准,就会刷掉很多技术企业。”
梁岳峰认为,国六条只是个原则,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细则。他希望,在细则制定时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应将那些分散在各个部委以及协会机构的专家等集中起来,应兼顾光伏应用上、中、下游的意见,设计出符合逻辑的标准及政策。尽可能地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国六条”细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段海峰说的:“‘国六条’出台以后国内光伏产业焕发蓬勃生命力,但是细则一出,怕是有很多光伏企业会面临死亡。”那么怎么制定细则才更合理,在“能源微论坛”上专家以及企业代表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国六条”中最令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补贴问题,补贴的模式、标准等都还没明确的规定。那么应如何补贴?班广生认为,度电补贴是可取的形式,将补贴直接与发电量挂钩,发多少电给多少补贴,能很好地防止‘骗补’现象的发生。
谈到补贴额度的问题时,刘建新则指出现在已经市场化了,所以这个补贴价格也要看市场。而段海峰认为,在具体设置补贴额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区别,不能实行“一刀切”电价,还需要注意以补贴分布式发电为主。
目前,光伏企业遇到的问题除了价格成本倒挂外,最大的困难在于银行的抽贷,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没办法实现正常发展。一直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红炜说道:“如果能形成一种产业环境,并且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都具备,商业模式也很成熟,只要能赚钱,就不用考虑谁来投资的问题了。”那么在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为光伏产业营造良好产业环境,不仅给予价格补贴还要给予政策优惠,比如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
班广生补充道:“我们也要认识到光伏产业整个从上游到下游商业模式有几种。商业模式是很重要的。商业模式不下十种,商业模式明确了,政策决定的目标就有了。”因此,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是能否解决当前光伏产业融资难的关键。
段海峰指出,太阳能的发展在技术领域面临着两个革新,第一是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是转化率的提升。而转换率的提升则依赖技术的创新,这是细则需要推动的。促进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动用国家资金,支持创新公司进行研发技术;另一方面要建立示范项目,来推动技术的推广。两者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推动。
此外,班广生还特别强调中国的技术发展要循序渐进,莫轻易跳跃式发展,要稳扎稳打。他说道:“技术瓶颈没解决之前,不要跳跃式发展,因为现在也并没有大批的新技术产生。我们要按照中国的光能特点、地域特点、建筑特点来做点实在的事情。”
光伏产业今后怎么样发展,还看“国六条”细则如何制定和实施,但能够确定的是,每个怀着美好愿景的背后,都要有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处事方式。正如吴选之所说:“中国要想把光伏行业搞好,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有这种对国家谨慎负责的态度去做事。同时,也希望国家在制定细则时多听听各类企业的意见。”
当此光伏产业面临重要方向性选择的时机,《中国能源报》社秉承“忠诚国家利益,崇尚专业和谐”的宗旨,认真履行社会赋予媒体的职责。诚挚邀请光伏协会、光伏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人士,共同为光伏事业献计献策,旨在唤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另外,《中国能源报》社还将以专家学者、业内精英座谈的微论坛形式,就此类命题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并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专家们的言论,不求万众一声,只望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