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煤机:全球6米以上大采高液压支架均率先研发生产!
(简称“郑煤机”)始建于1958年,A+H股上市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集煤炭综采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商和国际领先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集团。依靠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公司液压支架的产量、数量、品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产品出口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家。
2019年9月17日,习视察郑煤机并作出重要指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的策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郑煤机把自主创新作为高水平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高端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国际化,坚定地朝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形势,郑煤机认真贯彻在习视察郑煤机的重要指示精神,直面挑战、坚定信心,以归零心态,二次创业,扭住创新这个关键,快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努力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打开新局面。
郑煤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强劲动力,早在1964年郑煤机研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煤矿综采液压支架;上世纪80年代率先研制开发放顶煤液压支架;2000年以来,郑煤机致力于推动中国综采装备的国产化、智能化、国际化进程,2005年率先研制生产了5.5米大采高液压支架,打破国际煤机巨头对中国高端煤矿综采装备的全面垄断局面,自此以后,全球6米以上大采高液压支架均由郑煤机率先研发生产。2009年企业攻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公司生产的8.8米液压支架,是当前世界上工作阻力最大、支护高度最高、配套生产能力最大、智能化技术最先进的支架,多项关键技术均为世界首创。
郑煤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得国际煤机巨头从100%控制中国高端液压支架市场的局面,到逐步完全失去了中国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而与此同时,郑煤机的产品则先后打进了俄罗斯、土耳其、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市场,郑煤机与国际煤机巨头在国际市场同台竞技。
2019年,郑煤机继续完善研发体系整体架构,通过加强技术协同,形成技术合力,实现了行业成套化、智能化技术的引领,企业成立了行业内首家煤矿智能开采研究院,统一整合公司各部门和分子公司研发力量,围绕煤矿5类38项机器人目录技术攻关,统筹煤矿开采智能化研发全面工作,技术研发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成套化取得新突破。2019年10月,郑煤机自主研发的高端采煤机通过专家评议,标志着郑煤机具备独立研发生产高端成套化煤矿综采装备的能力,成为国内煤炭行业唯一一家集智能、高端、成套、全寿命周期服务为一体的企业,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2020年5月,由郑煤机研发的国内首套单一品牌成套智能综采装备在平煤神马集团二矿工作面成功应用,从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的一体化装备、到整个工作面的智能开采一体化控制管理系统,再到整个综采装备的一体化服务,真正的完成国内煤机装备从“0到1”的突破。二是智能化取得新进展。郑煤机新一代电控系统、惯导调直技术实现批量推广,工作面大数据平台、矿压分析及预警技术取得初步进展。郑煤机智能工作面在山东能源集团、陕煤化集团、华电煤业、华能煤业、平煤集团、河南能化、山西焦煤等重点矿区得到推广和应用,被多个矿务局作为首个智能化工作面或智能化建设示范项目。2019年全年全国累计新订货智能化工作面135个,其中郑煤机推广62个,市场占有率达到46%,稳居行业第一。
从中国第一架到世界第一高,再到中国第一套,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郑煤机技术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推动中国煤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郑煤机集团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803所军用惯性导航技术,合作研制出井下工作面用惯性组合导航装置,解决了智能开采关键技术,打破澳大利亚LASC技术垄断,目前在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已配套三十余台。依照国家煤矿安监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天地合作”文件精神,郑煤机将围绕适用智能化和机器人技术装备,持续开展关键技术和各类机器人合作研发攻关,为煤矿安全、高效、智能生产提供装备支撑;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北路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构建技术平台,将共同发挥在各自领域的技术积淀和竞争优势,逐步推动技术与产品深层次地融合,一起努力在智慧矿山建设、智能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实现新跨越;
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同成立河南理工大学智能开采研究院。意在面向国家能源发展的策略和煤炭智能化开采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培养智慧矿山新一代复合型人才等,切实解决煤炭工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建设成为服务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高品质人才聚集基地、研发基地和咨询基地。
在液压支架已经做到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40%的情况下,行业的天花板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郑煤机坚持“离开行业不离开专业”,发挥深耕装备制造业优势,跨入市场容量更大、前景更为广阔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实现了“煤机+汽车零部件”双主业驱动。郑煤机通过并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国际优良资产,收获了全球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使煤机和汽车零部件两个主导产业实现了全球化布局。汽车零部件业务涵盖了汽车起动机及发电机、发动机缸体缸盖、活塞环、凸轮轴、减震密封等业务,在各个细致划分领域都是行业领军企业。特别是收购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隐形冠军”——德国博世旗下的起动机与发电机全球事业部(SEG),将其9个工厂、1000项专利、600人的开发团队、市场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收入囊中,更是收购了全球领先的节能环保电机技术——能量回收加速辅助电机,可实现高达15%的油耗节省和二氧化碳减排,对我国汽车工业降低碳排放量意义重大。
目前,郑煤机已由单一煤机公司发展成为国际化、绿色化、安全化、节能化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集团,在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8个研发、销售、制造和服务机构,全球17000名员工,境内、境外营业收入各占一半,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占比已达67%。
未来5年,智能化开采是煤矿发展的必然之路,郑煤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视察郑煤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国家建设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机会,围绕煤矿综采智能化成套装备和控制管理系统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加强技术协同,形成技术合力,实现行业成套化、智能化技术引领。推动煤炭企业安全、高效、智能发展。
郑煤机汽车零部件业务坚持做强做优核心业务,持续开展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开拓和抓住垂直整合、产业转移和价值链提升的机会,借助德国卓越的研发基础和资源,逐步渗透和布局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业务,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1、员工收入向研发人员倾斜。2001年,郑煤机与科学技术人员协商实行了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协议工资制,技术人员工资从1200—3800元/月分为四个档次,以自我评定与专家组评定相结合,确定每一个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每年考核评定一次。技术人员工资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了3-5倍。
2002年,郑煤机提出“三个一线”的概念,分配政策向三个一线倾斜,即技术一线、销售一线、生产一线。在技术一线人员中实施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为激发科研的积极性,率先加大力度进行科研人员的工资改革,明白准确地提出技术人员属于一线人员,从分配制度上予以理顺。
2003年,建立完善了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改革导向为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为技术人员创造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并且在政治、生活待遇上予以倾斜,以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吸引了大批科研骨干返厂,当年10月份,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引进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因此在危机时刻留住了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核心人才,并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回流和加入郑煤机,为企业后续发展积攒了“火种”。
2、重奖突出贡献科学技术人员。2005年,企业对产品研制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3名技术人员给予每人一辆汽车的隆重奖励,此后又连续三年对各类科学技术人员累计奖励30多辆汽车。
2008年企业召开科技大会,制定了并发布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大会奖励条例》等,对近百名科学技术人员的科技成果进行评比奖励。
3、对技术工人实施激励。企业注重在生产一线工人队伍中选拔优秀技术工人,先后评选出了“技术大拿”、“首席员工”等。“技术大拿”每月给予1000元岗位津贴,“首席员工”每月给予500元岗位津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应对市场、劳动力等不确定性风险,郑煤机快速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公司持续推动对煤矿智能工作面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智慧矿山和远程智能服务,解决煤矿企业的用工痛点;汽车零部件业务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寻找业务拓展机会。疫情促使制造业加快进入洗牌期,未来一段时期煤机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出现整合的机会,郑煤机将认真研究进入战略新兴领域的重要机遇,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