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改革开放40周年从不来电到无处不用电
电和我们正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很难想象,没有电人们的生活将会是啥样子。从扶贫县行政村十个村只有三个村通电,照明全靠煤油灯,到全国18个革命老区中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从架了电还经常停电,到建设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坚强电网,迈入特高压新时代;从电器只有白炽灯,到电锅炉电采暖,连汽车都不烧油全靠充电,再到光伏扶贫……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沂市电网经历了从小到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壮大过程,人们也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智能化用电的飞跃。
架线工马吉彬、抄表工马春山、光伏扶贫工程受益者马炳全——三位老马,见证了我市电力40年的发展变迁。
“小的时候煤油灯就是我家的照明工具,‘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是那时生活奔小康的梦想写照,从来没想过自己能与‘电’结缘。”三十年前的春天,带着年轻的憧憬和满腔热情,马吉彬成为一名电力工人。
线路工区是马吉彬入职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入职不久便成了一名风里来雨里去的架线工人。“由于山高路险,那会的架电工作也异常艰难,现代化的施工机械基本上没有,我们都是靠最原始的作业方式,人抬肩扛,手扳脚刨,当时一根水泥电线多个人一起抬。”当年的架线生活,马吉彬至今记忆犹新。
档案资料显示,1970年,临沂地区仅有一条110千伏输电线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仅11千瓦时,按照每家一盏40瓦的灯泡、每天开灯4小时计算,仅够用68天。1988年,临沂所辖的12个县区中有8个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行政村通电率只有33%,这些无电村大都散落在山谷沟壑中。
在扶贫架电中,我市供电系统成立359个施工队,参与施工的电力职工达9558人,共无偿投入资金、物资计1418.61万元,新架10千伏线日,当时的苍山县大炉乡扁担山村作为全市最后一个没有通电的行政村正式通上了电,至此,全市9549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电,临沂也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中第一个实现了村村通电。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我市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工业、商业、居民用电量年年攀升。每年迎峰度夏或是春节期间,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这些都给供电服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让沂蒙老区人民用好电,临沂供电公司自1998年来,先后投入近70亿元对临沂电网实施改造。在城农网改造进行得如火如荼的2000年,马吉彬调到超越电建任队长。“这些年是咱们市电网变化最快的几年,城市电网大部分由地上的电线杆改为地下电缆,农村电网线路也大规模增加,由电线杆改为能同时承载几条线路的铁塔,节省了线路通道,电网覆盖率慢慢的升高。”2006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临沂市政府签署《临沂电网“十一五”发展会谈纪要》,加快了临沂电网的发展步伐。临沂电网已发展成为以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为主网架,布点合理、方式灵活,大容量、高参数的现代化电网,规模跃居全省第六位。
2015年12月,山东省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800千伏临沂换流站工程开工建设,该换流站占地面积470亩,居亚洲首位。作为临沂换流站“四通一平”工程的负责人,马吉彬带领“特高压”青年突击队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在风雪中分秒必争,连续作战,仅用40天时间便完成了原定工期3个月的场平工作,创造了特高压“临沂速度”。“临沂特高压及配套工程建成后,可为临沂提供年用电量近65%的电能支撑,输电能力达1000万千瓦,解决供电紧张同时,大幅度的提高环境质量。”马吉彬介绍。2018年年初,我市境内“两直一交”特高压工程全面竣工,这也代表着临沂迈入特高压新时代。
在电网建设一线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在严寒酷暑、四季的轮回中,马吉彬带领团队架设线万余基。
今年79岁的马春山在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工作了40多年,他是一名抄表工。“以前抄表全靠人工,挨家挨户跑或者挨个楼道爬楼,拿着本子用笔记下来。现在好了,用上智能电表了。”马春山说,“以前是感应式电能表,后来换了电子式电能表,现在是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具有电能量计算、数据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计量精准稳定,简单易操作方便。”
在临沂供电公司的文化展厅里,记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老式的和新式的电能表,还有一台时英电力定时开关钟。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力供应紧张时期,电力部门就用这种电力定时开关钟控制用电时间。
“以前交电费要到窗口排队,现在足不出户刷微信就行;过去家里只有白炽灯用电,因为电力供应紧张,而且家里也没什么电器,现在电代替煤锅炉,电取暖,连汽车都提倡充电的新能源汽车,电能替代无处不在;现在变电站有智能巡检机器人,有巡线无人机。”说起电力的发展变迁,马春山如数家珍。
据介绍,我市建设智能电网,大力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2014年就投运11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31座,开展智能机器人巡视。建成配网调度指挥中心,推行配网标准化抢修,积极地推进配网智能化改造,创新“一线式”管理模式,开发生产项目全过程管理平台,把10千伏智能配网和智能小区统一规划有机结合,实现了配网全方位智能化。在电能替代方面,积极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协助省综合能源公司对接集中供热项目26个、光伏发电项目2个,成功促成丰源新区清洁供暖“煤改电”等项目5个,2018年全年全市已完成电能替代电量超10.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42.28万吨,有力配合了我市节能减排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河东区瑞泽五金工具厂等电窑项目84个,临沂德志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等冶金电炉76个,沂南县水湖社区空气源等热泵项目27套,“百所学校电采暖示范工程”项目完成136所中小学校电采暖项目,建成总供暖面积19.58万平方米。同时,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网格化布局建设,积极在政府办公区域、旅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地点进行充电基础设施布点建设,充电桩建设实现了临沂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全覆盖。
“我家屋顶上装的那些发电的板子,又给结算钱啦,还不少呢!”今年64岁的沂南县岸堤镇兴旺村村民马炳全是光伏扶贫工程的受益者。
马炳全两个女儿已经出嫁,由于上了年纪无法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儿两人靠种地维生。“家里一共两亩四分地,种些花生、小麦、玉米,一年忙忙活活除去化肥、农药啥的也就能赚个1000多块钱。”马炳全和记者说,作为贫困户自家被列入光伏扶贫对象,村里免费在自家屋顶上给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几块板子搁在那里不烧油、不喝水,晒晒太阳就能赚钱,这次结算收益给俺发了足足1000块钱,就像在屋顶上栽了棵‘摇钱树’!俺家一共20块板,平均每天能发22度电,赶上太阳好、天长的时候最多能发30多度。”
光伏扶贫作为国家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国网临沂供电公司格外的重视,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市县公司联动,全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和后续服务工作。我市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分布在沂水、沂南、费县、平邑、蒙阴5个县,项目总建设规模为231.457兆瓦。其中,有18个建设地址位于偏远山区,周围电网基础薄弱,线路老化严重,接待能力不够。为此,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启动“阳光扶贫接网行动”,积极协调争取建设资金3058万元,及时完成了18个配套电网建设项目备案手续,新建改造10千伏线月底前完成,有效保证了配套工程与光伏扶贫项目本体同步实施、同步投产。
为让光伏扶贫项目早发电、早收益,国网临沂供电公司精简并网手续,加强光伏扶贫并网服务全流程管控,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并网时间平均缩短10天。截至目前,临沂供电公司累计并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375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4个,装机容量32.85万千瓦。为确保贫困户收益及时发放,国网临沂供电公司优化结算流程,提升结算效率。截至2018年11月底,临沂公司支付全市光伏发电上网电费及补贴已突破1.5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长80%,惠及贫困人口达到5.6万。“临沂光伏结算模式”受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度认可,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乡村振兴:开篇落笔写华章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山东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乡村产业全面开花,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产业集群蓬勃兴起;这一年,“农民”正在从身份变成职业,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首位,美丽乡...[详细]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治病钱、救命钱,事关每一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8日,省医疗保障局通报山东省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情况,并公布了首批部分解除医保协议的医疗机构名单。[详细]
2018年8月7日,15名劳动者到青岛市即墨区人社局投诉青岛鑫相伴鞋业有限公司拖欠工资62345元。2017年12月25日,孙某某等13名劳动者到菏泽市鄄城县人社局投诉菏泽欧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拖欠工资。[详细]
济南2018年打通了28条瓶颈路,在修路的同时,铺设水电暖等管线,这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为提升居民出行体验,打通后的瓶颈路还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这些路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助力济南中央商务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同时,瓶颈路打通后与快速路“牵手”,拉开了城市...[详细]
济南火车站出站口新设换乘中心。据了解,今年济南火车站在出站口新设立了换乘中心,为旅客换乘铁路、飞机和公交提供服务[详细]
2018年山东有多热。出现1951年来最热夏天1月9日,山东省气候中心发布2018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