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光伏相关建设流程及需要注意的几点
工商业光伏电站建设是当前推动绿色能源应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有意建设工商业光伏电站的业主来说,了解相关建设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企业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对公司来说是一次性投资,但每天都能带来稳定收益。由于工商业电费远高于民用电,因此每年电费支出不菲。而光伏发电安装后,能轻松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以此来降低用电成本,获取额外收益。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能耗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所需成本相对低,发电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且光伏发电时间与企业用电高峰时段基本一致,真正达到削峰作用。
企业屋顶安装光伏电站后,能轻松实现太阳能、建筑的综合利用。不仅让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能尽到改善旁边的环境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项目地点确定后,应与厂区业主建立联系,针对厂区情况、屋顶结构、用电水平等基本问题进行访谈,确定合作意愿和用能需求。此外,还需考察企业属性(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知名外企、非公有制企业等)、资信是否良好、经营状况及收入是否稳定、无不良记录,以及建筑物产权是否独立清晰(如房产证、土地证、建设规划许可证原件)、房屋产权是否质押等。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分布式光伏项目明确为备案管理项目,并简化了备案程序,免除了多项支持性文件。大部分省份已将备案权限下放至市或县一级,项目公司可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线上完成备案。此外,项目公司在并网投产前应避免变更投资主体或股权比例,如发生变更应及时变更项目备案信息。
与合适的EPC工程总承包单位合规开展合作至关重要。在选择EPC工程总承包单位时,应对其业务资质进行合规审核,并依法合规履行招标程序。EPC工程总承包单位需同时具备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且承接电力建设工程业务还需取得《电力设施许可证》和《安全许可证》。
例如,近年来光伏用地政策调整,禁止在耕地、生态保护红线等地区建设,增加了项目选址的难度和成本。在光伏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众多企业争相抢土地、抢消纳、抢接入,导致光伏项目资源不足以满足企业需求。这增加了项目落地的难度和成本。光伏市场受政策、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市场波动可能会引起项目收益不稳定,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全额上网的屋顶太阳能电站投资,项目研发人员需提前与建筑物所在行政区域的建设局提前沟通,了解掌握建筑物附近的整体规划,规避也许会出现的屋顶遮挡问题。建筑屋顶的质量、结构及产权问题将直接影响光伏项目的落地。例如,屋顶结构不稳定、产权不明晰等问题都可能会引起项目无法实施。
技术不过关可能会引起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对于高层建筑屋顶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后期运维的安全和光伏阵列表面的清扫便捷程度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这增加了运维的难度和成本。特别是逆变器作为核心设备,其性能和维护情况对后期成本影响较大。直流拉弧等问题带来安全风险隐患,分布式光伏靠近人群和工作场所,安全至关重要。
光伏项目的投资所需成本较高,包括土地获取成本、设备购置成本、实施工程的成本等。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始投资大,且由于工商业光伏项目规模较小,发电量有限,导致项目的回报周期较长,降低了发展速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多个因素导致项目工期延误,如设备供货延迟、无法协调用能单位配合施工、天气因素等等。
与一般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不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作为发电项目,工期延误不仅仅涉及到一般工程合同中的工期延误责任,还意味着直接引发项目发电量损失索赔。高处作业风险、电气风险、恶劣天气风险、材料的品质风险、施工操作风险、设备运输和吊装风险、基础施工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都可能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通过实地勘察,搜集屋顶有关的资料,对建筑产权归属、设计常规使用的寿命、材质、面积和朝向等进行详细评估,以确保光伏系统的安装可行性和高效发电。
对屋顶的荷载能力做评估,包括恒荷载和可变荷载。若屋顶荷载不满足规定的要求,需做加固处理,如增加支撑、粘贴钢板等,以确保光伏系统的安全性和长期效益。
与电网公司做沟通和协调,办理电网接入手续,确保光伏系统能够顺利并网运行。在并网前对光伏系统来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电能质量符合电网要求,避免因电能质量上的问题影响电网稳定性和其他用户的用电安全。
选择高质量的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设备,确保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由专业团队进行设施安装,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考虑设备的易维护性,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对光伏系统来进行清洁、检测等工作,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及时处理光伏系统中的故障问题,避免故障扩大化影响,引入智能化运维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等手段实现故障定位、发电效益实时分析和反馈等功能,提高运维效率和精准度。
密切关注光伏行业政策变动,及时作出调整建设方案和资本预算以应对政策风险。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合理的安排建设和投资节奏以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